[1] |
朱强, 曾继娟, 白永强. 2种苍耳属入侵植物在宁夏的分布[J]. 杂草学报, 2021, 39(3):28-34.
|
[2] |
塞依丁·海米提, 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许仲林, 等. 气候变化情景下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格局模拟[J]. 生态学报, 2019, 39(5):1551-1559.
|
[3] |
顾威, 马淼. 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3):332-338.
|
[4] |
袁着耕, 刘影, 邵华, 等. 不同生长期入侵植物刺苍耳的化感作用[J]. 生态科学, 2017, 36(6):107-113.
|
[5] |
宋珍珍, 刘同业, 谭敦炎, 等. 两种入侵植物对新疆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11):2120-2126.
|
[6] |
STÉPHANE A, PAOLINI J, COSTA J,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s of Xanthium spinosum L., an invasive species of corsica[J]. Chemistry&Biodiversity, 2017, 14(1):e1600148.
|
[7] |
李杰, 马淼. 新疆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和刺苍耳种子的越冬性能[J]. 生态学报, 2017, 37(21):7181-7186.
|
[8] |
赵利清, 臧春鑫, 杨劼. 侵入种刺苍耳在内蒙古和宁夏的分布[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08-310.
|
[9] |
杜珍珠, 徐文斌, 阎平, 等. 新疆苍耳属3种外来入侵新植物[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5):879-886.
|
[10] |
吴翠霞, 张勇, 殷复伟, 等. 11种除草剂对小麦田恶性杂草阿拉伯婆婆纳的防除效果[J]. 植物保护, 2022, 48(2):278-282.
|
[11] |
陈程, 许昕妍, 严靖, 等. 入侵杂草长芒苋对草甘膦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农药, 2022, 61(9):625-630.
|
[12] |
甘林, 卢学松, 兰成忠, 等. 九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J]. 农药学学报, 2020, 22(3):468-476.
|
[13] |
裴会明. 入侵植物刺苍耳的形态学特征与防治[J]. 甘肃林业科技, 2015, 40(1):24-25,46.
|
[14] |
闫小玲, 刘全儒, 寿海洋, 等.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5):667-676.
doi: 10.3724/SP.J.1003.2014.14069
|
[15]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除草剂防治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田、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2(4):72-80.
|
[16] |
秦娜, 朱灿灿, 李君霞, 等. 不同除草剂的田间防效及对谷子安全性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2):99-104,107.
|
[17] |
金景学. 杂草抗性发展趋势及杂草综合管理策略[J]. 湖北植保, 2012(6):56-58.
|
[18] |
宋伟丰. 20%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对高粱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110-11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90
|
[19] |
张少逸, 魏守辉, 李香菊, 等. 2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生物活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3(6):1077-1081,1106.
|
[20] |
朱文达, 何燕红, 李林, 等. 氯氟吡氧乙酸与顶尖或骠马混用对小麦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4):778-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