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食品·营养·检测·安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糯玉米食味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程玉静, 王小秋, 葛礼姣, 仇亮, 翟彩娇, 宋旭东, 张振良, 王系艨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9): 157-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21  
    摘要 + 10 )   HTML 2 )    PDF ( 1192KB )( 3 )   

    为评价不同糯玉米品种食味品质的差异,筛选出具有优异食味品质的糯玉米种质。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19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19个鲜食糯玉米品种的果皮性状、籽粒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黏度RVA特征值和淀粉含量等17个食味品质性状,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糯玉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筛选食味品质优异的糯玉米品种。结果显示,19个玉米品种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等淀粉黏度RVE特征值指标具有较大变异系数并显著相关,且在主成分1中占有较高载荷,可较好地反映糯玉米食味品质差异;统计19个玉米品种的综合评分值发现,‘YN811’、‘291’和‘京糯832’的主成分综合评分值和食味品尝得分值均较高。综上,峰值黏度、终值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等淀粉黏度RVE特征值为鉴定糯玉米食味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YN811’、‘291’和‘京糯832’是具有较佳食味品质的优质糯玉米品种。

    改良QuEChERS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两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
    丁玉玲, 佟盟露, 庞彩卫, 姜炳杉, 王子辰, 周芹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5): 127-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67  
    摘要 + 44 )   HTML 2 )    PDF ( 2095KB )( 12 )   

    旨在建立新疆、内蒙、黑龙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的吡唑醚菌酯及醚菌酯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3~1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9,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与醚菌酯在新疆灰漠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3%~102.32%、100.33%~107.1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6%~0.87%、0.94%~1.67%;在黑龙江黑钙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0%~104.32%、90.83%~101.33%,RSD分别为0.47%~2.78%、1.35%~1.69%;在内蒙棕钙土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4%~107.40%、96.90%~98.86%,RSD分别为0.77%~1.41%、1.08%~1.57%。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几种类型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及醚菌酯含量的测定。

    南瓜淀粉组分高效检测体系建立及应用
    宋慧, 安学君, 黄芸萍, 沈登锋, 吕燕, 陈国, 陈山乔, 张香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5): 135-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143  
    摘要 + 42 )   HTML 2 )    PDF ( 2077KB )( 10 )   

    旨在建立高效的南瓜淀粉组分检测技术,以期提高定向育种和合理开发南瓜新品种的效率。根据双波长比色原理,利用提纯的南瓜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通过等吸收点作图法,确定南瓜淀粉组分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通过单因素比较试验,确定双波长测定南瓜淀粉组分的200 μL反应体系。最后比较不同类型的南瓜淀粉组分含量,筛选极端材料。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16 nm、参比波长为472 nm,南瓜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45 nm、参比波长为725 nm。建立南瓜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回归方程,直链淀粉浓度在0.0125~1 mg/mL、支链淀粉浓度在0.02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00)。96孔板200 μL反应体系为待测液20 μL、醋酸盐缓冲反应液(pH 3.5)90 μL、12倍碘液稀释液90 μL。供试23份南瓜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在0.52~26.68 mg/g果肉鲜重,支链淀粉含量在0.03~ 76.13 mg/g果肉鲜重,淀粉总量在0.55~101.61 mg/g果肉鲜重。以10和15 mg/g果肉鲜重、35和45 mg/g果肉鲜重、55和65 mg/g果肉鲜重,可以分别初步评价供试南瓜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低、中、高的情况。中印南瓜自交系比供试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的淀粉组分含量均高,最终筛选到7个中印南瓜自交系,用以淀粉定向育种潜力大。该试验获得的南瓜淀粉组分高效检测体系,对提高南瓜淀粉育种效率,行之有效。

    三重四级杆液质法检测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
    赵智锋, 王晓琴, 叶文芳, 车宇慧, 黄秀丽, 陈榕德, 甘维明, 陈嘉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 128-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51  
    摘要 + 60 )   HTML 2 )    PDF ( 1492KB )( 7 )   

    旨在建立利用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的方法。样品在80%甲醇水溶液体系中萃取,离心后上清液经QuEChERS EMR-Lipid净化处理,浓缩、复溶后,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液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模式检测,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在浓度为0.5~100 μg/L的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线性关系,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5,在不同基质多水平添加浓度下,回收率为86.8%~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毒黄素方法检出限为0.1 μg/kg,定量限为0.2 μg/kg,米酵菌酸方法检出限为0.05 μg/kg,定量限为0.1 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准确可靠,适合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的测定。

    五种桑枝屑基质栽培毛木耳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叶雷, 张波, 杨学圳, 李小林, 谭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 135-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36  
    摘要 + 66 )   HTML 4 )    PDF ( 1575KB )( 8 )   

    为评价桑枝屑基质对毛木耳代料栽培、子实体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设计4个桑枝屑基质,以原配方为对照(CK)代料生产,测定子实体氨基酸和营养组成,并基于主成分(PCA)、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等综合评价。结果获得桑枝屑(30%)代料生产毛木耳优质配方1个。PCA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93.05%。毛木耳富含17种氨基酸。桑枝屑基质培养子实体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加,苯丙氨酸、组氨酸含量降低。SIT值41.55~47.19,高于FAO/WHO模式谱,低于全鸡蛋模式谱。SRC值67.65~78.54,CK最低。CK子实体蛋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是赖氨酸。桑枝屑基质培养子实体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是异亮氨酸。综上,桑枝屑代料栽培毛木耳子实体具有更好的风味、营养价值和蛋白利用率。

    微生物发酵对刺五加叶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
    姜坤, 李玉国, 张道志, 徐恒伟, 冯丹萍, 孟小茜,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3): 145-15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57  
    摘要 + 58 )   HTML 2 )    PDF ( 1324KB )( 7 )   

    旨在高效生产刺五加叶中黄酮类成分。分别采用乳酸杆菌及酿酒酵母发酵刺五加叶,以金丝桃苷及槲皮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观察其发酵后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刺五加叶发酵样品中黄酮成分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含量显著降低,由4.00±0.15 (mg/g)降低到1.71±0.09 (mg/g),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由0.03± 0.33 (mg/g)增加到0.437±0.15 (mg/g);经酿酒酵母发酵后,其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均显著增加,金丝桃苷含量由4.00±0.15 (mg/g)增加到5.97±0.48 (mg/g),槲皮素含量由由0.03±0.33 (mg/g)增加到1.40± 0.65 (mg/g)。经柱色谱分离,从刺五加叶发酵样品中分离得到了金丝桃苷及槲皮素。研究结果可为采用酿酒酵母发酵刺五加叶定向高产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及探讨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红甜菜根中萜类代谢物的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李佳颖, 刘乃新, 韩广源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2): 137-1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304  
    摘要 + 58 )   HTML 3 )    PDF ( 1349KB )( 8 )   

    为了比较不同红甜菜品种间萜类代谢物差异,进一步创制红甜菜新种质,本研究采用UPLC-MS/MS检测平台和Metware自建数据库MWDB(Metware database)对俄罗斯(红甜菜)、一品红(红甜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合聚类和多元统计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 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组红甜菜块根样品中共检测出48种萜类物质,分为倍半萜、单萜、二萜、三萜、三萜皂苷和其他萜类共六大类,其中倍半萜13种,单萜7种,二萜13种,三萜7种,三萜皂苷7种,以及布卢门醇C。在两组样品中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8种,其中下调物质5种,分别为桃叶珊瑚苷、苜蓿酸-3-O-葡萄糖醛酸苷-28-O-鼠李糖基(1,2)-阿拉伯糖苷、6'-O-芥子酰京尼平苷、筋骨草苷和原莪术醇;上调的物分别为Cis-guai-10-en-4α,11-diol、6'-O-葡萄糖桃叶珊瑚苷和6,9-二羟基-7-巨豆烯-3-酮。不同品种红甜菜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萜类代谢物,可作为特征代谢物做进一步分析。

    抗氧化剂对富氮气调散气后片烟储存质量的影响
    黄磊, 钟帅, 罗志刚, 李艺萌, 阳小栋, 沈思, 袁艳花, 高群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12-11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56  
    摘要 + 57 )   HTML 2 )    PDF ( 1349KB )( 7 )   

    利用3种不同抗氧化剂的高、低2种浓度分别作用于片烟,探究富氮气调养护片烟在散气后的品质变化。以持续富氮气调养护28个月的云南文山C3F复烤片烟为试验材料,分析碘值、pH、色差值、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不同处理组对减缓自然放置3个月的烟叶碘值增幅的效果为Ve-环糊精复合物处理>富氮气调处理> 0.75 g/L Ve> 0.75 g/L Vc> 0.075 g/L Vc/0.075 g/L Ve。自然放置6个月后高浓度的Ve和Vc处理效果最佳。Ve-环糊精复合物处理下样品的pH下降速度最慢,对样品的原pH维持效果最佳。低、高浓度的Ve和高浓度Vc、Ve-环糊精复合物的处理均可提升散气后自然放置6个月内的烟叶的色度。自然放置6个月后,高浓度的Ve处理下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低。3种抗氧化剂均能有效延缓富氮气调储存烟叶散气后自然放置状态下的性质变化,且高浓度的Ve对烟叶感官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小。

    烤烟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邓小强, 李思军, 侯建林, 朱林, 夏冰, 吴文信, 江智敏, 张仲文, 章程, 郑宏斌, 王卫民, 邓小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18-12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32  
    摘要 + 60 )   HTML 2 )    PDF ( 1456KB )( 8 )   

    为明确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的适宜成熟度,以湖南桂阳烟区种植的‘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成熟度(M1)、中成熟度(M2)、高成熟度(M3)3个处理,开展6片上部烟叶采烤成熟度试验,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提高,鲜烟叶的SPAD值下降;烤后烟叶微带青比例下降,杂色烟叶比例增加;烟叶成熟度提高,结构变为疏松,油分增多;烟叶单叶质量、厚度、叶面积质量、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钾、淀粉含量下降,烟碱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可用性提高;但烟叶产量和产值下降。M2处理的外观质量指数较M1、M3分别高6.18%、 -2.13%,物理性状指数较M1、M3分别高2.35%、5.30%,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高30.86%、4.55%,评吸总分分别高10.12%、0.50%,经济性状指数分别高8.96%、12.97%,烟叶质量指数分别高12.53%、1.16%,经济效果综合指数分别高10.11%、6.98%。综合来看,湖南桂阳烟区‘云烟87’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以M2较为适宜,即叶面变黄50%~80%,主脉变白50%~80%,支脉变白30%~50%,部分茸毛脱落,成熟斑较多;SPAD值在20.44~30.79可作为指导稻茬烤烟6片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

    山东烤烟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关系及质量预测模型建立
    周显升, 李晓阳, 刘志广, 周小雨, 邱承宇, 庄志麟, 曹建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28-13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79  
    摘要 + 58 )   HTML 3 )    PDF ( 1286KB )( 12 )   

    为明确山东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探明影响山东烟叶质量提升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对山东省6个地区代表性烟叶样品开展感官质量评价和常规成分、有机酸、生物碱、单双糖、多酚等5类23种化学指标测定,结合简单相关、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总糖、氯、绿原酸、降烟碱、柠檬酸/烟碱、油酸6个影响山东烟叶品质的关键化学指标,基于6个指标构建山东烟叶感官质量预测模型,验证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绝对差值0.43~3.88分,相对误差 -5.66%~6.32%,平均误差3.18%。基于关键化学成分构建的感官质量预测模型可为山东烟叶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不同贮藏条件下薄皮甜瓜采后品质特性比较
    王曼曼, 闫洪朗, 冯路路, 张惠敏, 王康, 蒋秋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35-1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36  
    摘要 + 54 )   HTML 2 )    PDF ( 1343KB )( 9 )   

    为探明不同贮藏条件下甜瓜果实采后品质的变化规律,以5个不同的甜瓜品种(‘通甜蜜1号’、‘日本甜宝’、‘通翠1号’、‘通翠3号’和‘羊角蜜’)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期的单果重变化确定果实的适宜采摘期,并将适宜采摘期的甜瓜果实采收后分别于4、10、15℃条件下贮藏,通过分析各处理的甜瓜果实含水量、失重率、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对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甜蜜1号’、‘通翠3号’和‘日本甜宝’的果实采后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维持较好,耐贮性更佳。贮藏温度4℃条件下果实在贮藏的中后期出现轻微冻害,15℃条件下果实的货架期最短,而10℃条件下果实品质下降速率最慢,可有效维持甜瓜的果实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

    低温肉制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荣美, 胡萍, 张磊, 吴文燕, 王晓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 (1): 143-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1049  
    摘要 + 53 )   HTML 2 )    PDF ( 2004KB )( 13 )   

    低温肉制品因口感饱满、鲜嫩多汁、肉质结构富有弹性、营养价值高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在肉制品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低温肉制品类型、营养品质及风味相关研究、常用保鲜技术、功能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低温肉制品的深入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质构仪的三华李果实质地品质评价
    潘秋玲, 李芳, 江芷欣, 黄建昌, 宋雯佩, 马焕基, 李娟, 李彩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4): 136-1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87  
    摘要 + 60 )   HTML 0 )    PDF ( 1337KB )( 11 )   

    为建立量化评价三华李果实质地品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质构仪穿刺试验法对三华李果实质地参数进行测定。以‘麒麟’三华李为材料,以贯入距离、贯入速度、接触力以及穿刺部位为单因素参数,通过质构仪P2探头,对三华李果实进行穿刺力学实验,分析果实质地变化,包括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皮破裂距离、果皮韧性、果肉硬度、果肉黏聚性、果肉胶着力,确定最佳质地特性测定的条件。结果显示,三华李果实质地特性最佳测定条件为触发力15 g,穿刺距离9 mm,贯入速度1 mm/s,果实中部穿刺。果皮韧性与果皮破裂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初步建立了利用质构仪穿刺试验法量化评价三华李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丰富了三华李质地评价内容。

    ‘法兰西’西梅多酚组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 朱璇, 冯作山, 王国王, 康洁, 王晨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4): 143-15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87  
    摘要 + 50 )   HTML 0 )    PDF ( 1739KB )( 18 )   

    为研究法兰西西梅中多酚抗氧化活性及其物质基础,以西梅果皮、果肉、肉皮为原料,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法兰西’西梅各部位中的游离酚、结合酚含量,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DAD-EIS-MS)进行成分鉴定,并讨论西梅各部位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西梅果肉中游离酚含量为(289.58±2.89) mg GAE/100 g,结合酚含量为(78.46±0.31) mg GAE/100 g;西梅果皮中游离酚含量为(313.54±6.88) mg GAE/100 g,结合酚含量为(97.92±0.36) mg GAE/100 g;西梅肉皮中游离酚含量为(300±3.90) mg GAE/100 g,结合酚含量为(92.5±4.96) mg GAE/100 g。通过UPLC-DAD-EIS-MS对西梅各部位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9种化合物,果皮结合酚中有槲皮素-O-葡萄糖、草酸、酒石酸;果肉结合酚中有咖啡酸、L-苹果酸;果皮游离酚中有奎尼酸、没食子酸、草酸、L-苹果酸;果肉游离酚中有香草醛、(+)儿茶素。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 mg/mL时,西梅果皮游离酚的总还原力(2.257)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78.70%)均最大,肉皮游离酚的羟基(90.84%)及DPPH(84.27%)自由基率清除率最大,说明西梅各部位多酚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12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李轲, 田玉洁, 田雨晴, 李美嬉, 郝敬虹, 杨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3): 140-14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34  
    摘要 + 72 )   HTML 2 )    PDF ( 1256KB )( 23 )   

    旨在建立一种测定黄芩中12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150 mm,5 μm);检测波长为28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 μL。利用建立的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对黄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黄芩中12种黄酮类物质在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8),平均加样回收率野黄芩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红花素、黄芩苷、木犀草素、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分别为99.7214%、92.7039%、103.9755%、100.5837%、92.4819%、93.2465%、99.6387%、104.3866%、95.0767%、95.3245%、92.2161%、95.3995%(RSD<5)。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黄芩中12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留树保鲜技术对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
    邵雪花, 刘传滨, 匡石滋, 赖多, 刘传和, 贺涵, 肖维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1): 152-15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876  
    摘要 + 105 )   HTML 2 )    PDF ( 1180KB )( 25 )   

    为确定橄榄果实留树保鲜最佳时间,判断橄榄果实留树保鲜技术的可行性,以‘锡1号’橄榄正季果(11月采摘)和留树保鲜果(12月采摘、1月采摘、4月采摘)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法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营养成分(单宁、抗坏血酸、纤维素、水溶性果胶、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功能性成分(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和总抗氧能力)和酶活性(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羧酸酯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共24个指标。‘锡1号’橄榄留树保鲜1个月与正季采摘相比,24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留树保鲜2个月,半胱氨酸、单宁、纤维素、原花青素、类黄酮、总抗氧能力、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抗坏血酸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却显著上升(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留树保鲜5个月,抗坏血酸、水溶性果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除脯氨酸外19个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锡1号’橄榄果实可留树保鲜1个月,其果实品质与正季采收无明显差异。

    不同品种珠芽黄魔芋化学成分及多酚氧化酶研究
    付镓榕, 徐荣, 姜士宽, 田耀华, 马尚玄, 岩利, 邹建云, 郭刚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0): 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35  
    摘要 + 63 )   HTML 2 )    PDF ( 1261KB )( 13 )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珠芽黄魔芋的化学成分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特性,对5个珠芽黄魔芋品种的葡甘聚糖、粗纤维、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了3个珠芽黄魔芋品种的PPO最适温度、pH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5个珠芽黄魔芋品种的葡甘聚糖含量为55.30%~63.90%,粗纤维含量为2.77%~3.47%,蛋白质含量为8.08%~10.50%,生物碱的含量为1.73%~1.89%,锰含量为4.36~12.50 mg/kg,镉含量为0.0154~0.206 mg/kg,砷含量为0~0.0102 mg/kg,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脂肪含量为0.27~0.35%,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弥勒魔芋’、‘西傣9号’、‘云热1701’的多酚氧化酶最适温度为35℃、40℃、35℃,最适pH为6.0、6.0、5.5,温度达到90℃时珠芽黄魔芋中的多酚氧化酶会在短时间内失活。不同品种珠芽黄魔芋的化学成分及多酚氧化酶存在差异性,本研究可为珠芽黄魔芋品种的筛选、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基于HPLC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产地覆盆子药材中有机酸的差异
    吕伯龙, 李国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9): 129-13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360  
    摘要 + 67 )   HTML 3 )    PDF ( 1691KB )( 23 )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覆盆子中8种有机酸的差异,建立HPLC同时测定8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以期为覆盆子的部分酸味物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同一采收期的覆盆子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其8种有机酸组分的定量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酸在浓度0.001~2.0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为0.326~1.114 μg/mL,定量限(LOQ)为1.060~3.604 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40%~101.58%,标准偏差RSD为1.23%~2.34%。该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覆盆子药材中有机酸的含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均能有效将部分产地根据省份进行区分,且判别分析效果更好,最终能聚为7类: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四川和湖南。PCA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琥珀酸和乙酸是覆盆子药材中的主要有机酸。研究首次建立了HPLC同时分析覆盆子药材中8种有机酸的含量差异,且产地来源覆盖面广,结果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覆盆子药材中有机酸类成分的质量评价和初步区分。

    梨果皮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吴悦菊, 张晓杰, 贾卓隆, 周伊鑫, 黄平, 王晓明, 彭建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8): 119-12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86  
    摘要 + 83 )   HTML 1 )    PDF ( 1398KB )( 11 )   

    为找到适用于不同梨果皮颜色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2种测定方法对‘新梨7号’‘秋月’‘鸭梨’‘玉露香’‘香红梨’5个不同果皮颜色的梨品种进行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新梨7号’和‘玉露香’,80%丙酮浸提法和95%乙醇浸提法测得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对于‘鸭梨’‘香红梨’‘秋月’,80%丙酮浸提法和95%乙醇浸提法测得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80%丙酮浸提法测得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95%乙醇浸提法测得的含量。80%丙酮浸提法适用于测定所有品种梨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果皮颜色为绿色和绿色为底色有红晕的梨果皮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时,可优先选择95%乙醇浸提法。若只需测定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所有果皮颜色的梨均可选择95%乙醇浸提法。

    不同产地栀子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胡瑶, 雷星宇, 李宏告, 张跃龙, 李丽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8): 126-13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788  
    摘要 + 86 )   HTML 0 )    PDF ( 1219KB )( 12 )   

    为分析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栀子资源品质,采用HPLC测定比较栀子果实中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和栀子黄色素含量的差异,并以各成分作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份栀子资源果实中均含有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绿原酸以及栀子黄色素,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最少。其中湖北大悟野生栀子(7号)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达125.95、2.71 mg/g;湖南浏阳野生栀子(2号)西红花苷-Ⅰ及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湖北大悟(7号)、湖南浏阳(2号)野生栀子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可参考作为选育良种的研究材料。